一些科學家們透露,未來有關基本粒子與宇宙論的研究,將可能改變我們對空間與時間的概念。一項由羅馬俱樂部(Club of Rome)所主導的研究中指出,因為污染、人口激增、自然資源短缺及迅速的工業化,造成不久的將來將會產生深具破壞潛力的事件。近來發現因一連串的核子試爆,使得臭氧逐漸減少,如我們所知臭氧層的存在對保護地球生物的生存是不可缺少的,因為臭氧層的缺乏將使得蛋白質分子遭到破壞。
這些問題的解決無法僅靠科學家們或是任何一個獨立的個人、團體或國家的努力便可達成。剛剛所提到羅馬俱樂部的研究清楚地指出地球資源的有限,並針對解決地球問題明白提出一個全球性的方法與合作的努力之絕對必要性。這些問題需要有能超越任一團體或國家利益的犧牲態度和種族合作的世界觀才能解決。如此合作的精神唯有在所有人都能把自己視為是同屬於這個人類大家庭的一份子時才能夠存在。如此的變革,從人的良心出發乃至於整個思想體系是人類早已需要的,且對人性的留存亦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世界上多數國家的教育體制裡,只有競爭中的勝利者才能擁有價值與生存,這樣的觀念已被過度地重視,長久下來,這樣的觀念已造成禍源,使得原本要通過人類一家以引領人們進入一和平共存的世界的努力被毀壞了。
在過去未曾深思的情況下,我們承認科技為人類的生活帶來極大的貢獻。如今當我們開始深入思考,就有令人不安的疑問纏繞於心,我們比較快樂嗎?我們是否有較為健全的倫理?我們是否變得更有人性地能去愛與關懷他人?回答這些問題並非僅靠數據性的結果分析便可做到,因為在人性上有許多無法被分開計量的部分,在談論到關於生活品質的部分時,這些無法計量的因素成為相關的一大因素。為了說明,讓我以愛、理想、創造的喜悅、對神的信仰及無數其他的價值體系舉個例子,在人的生命中關乎生存與發展的課題,一直是我們研究中最大的主題。針對這個主題,如何將科學研究和發現所得到的大量資訊,加以詮釋及利用,是我們必須深思且嚴肅的課題。而我們傾向於過度強調科學價值的態度也應當再度檢視一番。科學的真理是暫時的,它會在某個時代成為真理,卻在另一個時代中被否定。從立在有限之現象基礎上的模式出發,發展出一致的結果,便構成科學的真理。然而,在建構起模式的過程中,我們會經歷過於理想化、簡單化及近似的過程,結果我們可能會得到近似的真理,但非絕對的真理。科學的成長十分地快速,似乎已超越人類所能管轄的範圍。
在決定性的因素上,科學應當具有完整及精確等特質,但在利用資源及成果的過程中,科學在屬於人的創造力範疇的部分應當持保留態度,創造力應維持在人的領域裡,才能像藝術、音樂等工作一樣地被使用、控制及欣賞。
當我們察看整個人類的歷史,發現在每個時代中總有新的領域出現,有在文學發展達到顛峰的,有在醫藥或是其他科學領域興盛繁榮的。然而在過去,科技的發展主要是針對大自然的克服與開發。今日,如此的科學觀念驅使著我們不得不去尋求建立新的倫理標準,這標準必須針對自然界之愛的問題、價值觀的重新檢討及人類合群的需求上投注關心,且要為建立能促使眾人和平共存的新價值觀與倫理規範而努力。
科技的發展的確帶給我們一嚴肅的課題:在我們的生命中,什麼是為了保有人性所必要的?我十分地確信,唯有當各個科技領域都能朝著全人類的利益發展,以及當掌握科技的學者們,能懷抱著互相合作的精神時,所有的期望便能夠成就。 ﹙第三屆ICUS,1974.11.21-24,英國倫敦﹚
科學的分裂就像是人體內各種細胞不能協調合作就沒有生命。當我們檢查人的身體構造時,會發現有數百萬的細胞,在一個連結精密的網絡中活動,使得人體的運作自如而有生命力。以人的頭腦作為中心,能通過中樞神經傳達指令到每一個細胞,使得這數百萬個細胞能和諧地運作。人的眼睛,有其個體存在的目的,同時也有服侍整個身體的目的存在。人體的每個部分也都各具有雙重目的,因此,當一個人身體中最基本單位的細胞有病痛時,整個身體也將會有病痛;反之,每一個細胞的健康將使得身體也健康。當細胞缺少正常的秩序與關連時,人就會生病。
我相信,一個理想的社會團體組織應該如同人體的構造一般。今天的社會因著人際關係與秩序的貧乏,已經是麻痺生病了。有些事是徹底的錯誤,良心普遍地混亂且令人沮喪,人類是如此的挫敗。而問題也不僅是只有人口爆炸、污染及自然資源的濫用而已,整個社會的病態是在有人的存在便萌生的。
處理這些問題,必須擁有健全澄明的心智才能有效地解決,我們要的不僅僅是工業技術的改革,而是需要更高層次之人良心之改革,社會問題的解決不是僅限於自然科學領域,而是要超越各學科,影響所有的領域:包括社會學科、藝術、宗教等等。前面所提過的問題並非是只屬於一個國家或一個時代的問題,而是影響整個人類歷史,影響著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問題。
隨著良心的改革,人們必須成為能夠首先運用這研究的成果,為了全人類的和平共存而努力的成果,人的理想是唯有在能夠和諧地同時服侍個體目的和全體目的時才能確立。
自然科學領域與其他領域的研究一樣,個體目的必須與其他領域整合,共同為全人類的福祉作一長程、完善的計劃,才能達成。唯有如此,我們的研究成果也才有真正的意義。
為了整合所有專門領域的研究,我們需要藍圖,如此才能在達成整合的目標前獲得彼此的共識,此次科學統一會議的目的便是為了繪出這個藍圖,請允許我為這藍圖提供一些參考。
人所以能察覺到自己有生命,是因為有了心,那根源來自最高次元,不受空間與時間限制的心。我們可以把這根源稱為是宇宙和諧的心或者是萬物的第一原因。人必須要了解宇宙絕對價值的中心,如此生命才能具有意義。
藉由建構一個超越國家、種族限界的新世界秩序,使得世界一家,所有人皆為兄弟姊妹,我們便可以生活在真和平與幸福的理想世界。要讓這新世界秩序建立起來,必須自其他領域來評價科學,而將科學前進的方針做整體性的社會考量。我們不能喪失這整個目的最中心點:科學並非僅是為了科學自身,而是為了全人類的福祉而存在。換句話說,為了讓科學對人的生活更具價值意義,人們必須由整體的觀點來重新探討,並建立起價值的標準。
科學從可見的物質或外在的事件開始了它的研究,但科學也能夠協助我們了解精神範疇中不可見及內在事物的新領域,而最終這兩個範疇將會結合起來,所以我們必須能夠站在可見外在世界的中心點,連結起立足於超自然目的最高範疇的中心。於是,以後者作為不變的中心主軸,前者將會不斷地繞著後者做授受作用,而賦予了在空間及時間中的萬物絕對意義與價值。
﹙第四屆ICUS,1975.11.27-30,美國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