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主日學修練會2/8~2/12總感想文

課程:摩西路程

從修練會前的staff修,自己體會到自己對中心人物與神之間情交流的無感,提醒我,神與我的情的交流是什麼?我也想去感受看看。這樣開啟我看摩西路程帶著想感受「情」的流動之心情來預備修練會。

修練會的工作任務中,我最討厭的也最擔憂的就是擔任講師這個角色,一來是自己生活姿態的受檢驗,二來是在整個修練會期間無法清心,好似揹著包袱在活動。然而當我在思考為何會如此時,我明白了,是因為自己帶著太多自我站在台上,因為考量自己講得好不好,孩子能否聽懂?美其名是想深刻的預備講義,其實是自我的展現,於是我轉變姿態去思考,神通過摩西想要我學習什麼?就放下想跟孩子講什麼的念頭。一開始其昌哥有告訴講師的方向就是:攀岩活動前希望能講到「摩西對神的信」,親子禱告會前,希望能講到「神對摩西的情」;也說到講師不要關在辦公室準備課程,而是要到外面去觀察孩子的需要是什麼。

經過一天與孩子在外面活動,上午攀岩,下午動物園之旅,晚上要跟孩子講課,哪有時間去看摩西教材呢?(我大約先看過麥爾著作之摩西一書,還未完全看完)所以真正在上課時,我實在不知要跟孩子怎麼上課?然而上課時,我卻透過孩子的提問來開場,孩子提的問題,我多次以在修練會中觀察到孩子的行為做說明,他們很快就能了解,我覺得這實在是太神奇了,也順著現場氛圍講完十大災難。我難以忘懷孩子專注想繼續聽的神情,我感受到神通過我要來告訴孩子的內容,我也從中領受到神的教導,許多領悟是在說的過程中自己才體會到,而那並不是我事先預備的,彷彿神要告訴我,你不相信我與你同在嗎?你不相信是我要辦修練會嗎?祂要讓我看到祂的作為般,這是我在講課時的體驗。

健行闖關活動前,我們討論著三位關主的順序,及闖關的內容,最後以抽籤方式決定關主,抽籤前我心想,不管抽到哪一關,我就與那關最後過關的組別一起走到下一關,直到最後,沒想到我抽到的正是第一關關主。我心裡吶喊著,神啊!?真的希望我走全程啊?這就是?對我的盼望嗎?神這麼愛我,要我有更多的體會。
到起點現場時,對闖關的進行說明還毫無概念,只是其昌哥聚集關主,告訴我們過關的標準就是,整組的合一度、投入度,還有組員對組長的支持度,是否能感動關主?能感動關主的就可讓他過關。


一開始我看到了一個牌子,就把它拿來當過關與否的告示牌,現場還有一些玩遊戲性質的心態,可是當第一組來闖關時,身上的行頭:揹著背包,手拿著早餐的塑膠袋,也沒跟關主打招呼就一字排開唱歌比動作,一副表演完就要離開前往下一關的姿態,當然就不能過關了。當我在跟組長講為何沒過關時,我有一種心情湧現,希望大家可以帶著正確的姿態來從事每一項活動,而不是隨便應付的態度,在說明的過程中,靈感一直湧現,現在我也無法一一記得,只是那時感受到神雖想與大家一起同歡樂,然卻不是輕浮的玩樂,帶著什麼樣的心態玩樂是很重要的,於是隨著一次又一次闖關失敗,感覺到現場的氣氛愈來愈嚴肅,甚至我感受到自己是神的代身,關主就彷彿神般,看著摩西帶領以色列人民在曠野中生活,途中建造會幕,在神面前獻祭,神想要鼓勵摩西、也想要教育以色列民的心情…突然聽到文馨姐姐跟組員信心喊話~要組員帶著想要把「最好的獻給神」的心情唱歌做動作,我真的好感動啊!淚水在眼眶打轉…看到每一組都想要把最好的那面獻給神的心情,不斷地在旁邊反覆練習著,我感受到當神看著在生活中掙扎努力著的我們,祂的心情是如何?喜悅夾雜著淚水;而對無知的組員,無感的孩子心情又是如何呢?無知、無感要到幾時呢?


最後一組過關時,組員們不論大小都流下了眼淚,抱在一起,我也跟她們抱在一起痛哭,霎那間彷彿神與我們抱在一起,想跟我們說說話,藉著我說出了:我們的神是慈愛又嚴厲的神,然我們一定要記住,嚴厲的背後有神深刻的愛。於是我帶著這樣的體驗感受,滿滿的恩惠,跟孩子們走完全程。

親子禱告會時,我禱告到孩子與自己共同參與修練會很喜悅,我看到普立對待弟弟妹妹的模樣,他那單純的心,沒有因想討好弟妹而做,真的令我感動,我不如他的這一面,讓我痛哭,是神要我向他學習,而不是我要去教導他人情世故啊!

最後工作人員的分享會,聽到許多父母悔改自己不該用自己的方式對待孩子,真心希望這是一個開始,回到家後大家都能延續修練會中神給我們的教導,因為神臨在修練會中,也在我們生活中與我們一起生活。

回顧這次修練會我也學到了摩西路程的功課:一、神訓練摩西的信心,二、神與摩西的情之交流。自己有一個最大的提昇就是在修練會期間對待孩子的心更柔軟,而沒有不耐煩抱怨的心出現。也看到了神對我的教導:對象的存在都是為了訓練主體,當主體成長時,自然會去回饋給對象,也帶動了對象的成長。所以神首先想教導的是我這個現場教育者,而不是孩子,然通過講師的領悟傳達課程,卻又能讓孩子學習,復歸的秩序就是如此。與我以前在後場廚房學到的是相合的,萬物(食物)永遠是站在對象的立場,然卻支持著主體者人的成長,而當人成長時,對對象立場的萬物,又能更好的對待、運用萬物,發揮其最佳的創造價值,彼此感受到最大的喜悅。

分享人:黃寶娟 日期:2017.2.8-2.12